玉州区“1+3+N”模式解锁现代农业新密码-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5 04/22 17:20:14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玉州区“1+3+N”模式解锁现代农业新密码

字体:

  近年来,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落地,通过构建“1+3+N”创新模式,解锁农业发展“智慧密码”,绘就农业现代化新蓝图。

  “1”个核心驱动,筑牢数字农业根基。玉州区将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已累计创建3个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1个三星级示范区。同时,成立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建立“链长制”推进机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玉州农业在人工智能赛道加速奔跑。

  “3”大方向聚集,激活智慧农业新动能。在数字人才培育方面,玉州区实施“玉州数智工匠计划”,与职业院校合作定向培养技能人才。围绕三黄鸡、仁东香蒜等乡村振兴主导产业需求,在产业聚集村落组建“乡土人才示范教学基地”和“土专家服务团队”。此外,通过“玉生回归”“青锐启航”“双优造臻”等人才计划,吸引3名高层次农业专业技术人才,72 名优秀玉生返乡创新创业。在技术融合创新方面,玉州区持续探索农业新技术、新模式。2024年,测土配方施肥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面积达35万亩,主要农作物技术覆盖率超90%。在优化数字平台管理方面,玉州区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实现种植、加工、溯源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N”类场景应用,推动产业链与数据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畜牧业场景,参皇集团借助农业AI大脑,提升三黄鸡智慧养殖水平,人均饲养量从5500羽提升至8000羽,每日向全国市场供应近80万枚新鲜鸡蛋,年平均提高产蛋率3%—5%。人工智能+种植业场景中,玉林市益康菌业自主研发“智能网络喷淋系统”和质量追溯系统,建成6条自动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年加工食用菌产品达6000吨,年产值超2000多万元。数字农服场景化下,玉州区发展“耕、种、管、收、购、销”六位一体的数字农业服务模式。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配备的智能化育秧流水线每小时育秧1200盘,8小时满足500亩育秧需求,育秧效率提升30倍,每年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作业1万亩,每亩节本增收约130元,年节本增收130万元。智慧农机场景化里,依托北斗定位技术无人驾驶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超80%。2024年,玉州区农业机械持有量共计13474台,总动力29.11万千瓦,同比增长7.2%,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玉州区“1+3+N”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样本,未来也将持续推动农业向智能化、数字化、高效化方向迈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刘光琳 陈佳佳)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