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永福县围绕粮食安全、特色产业提质、联农带农深化等领域推出四大创新举措,以政策“精准滴灌”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退柑还粮再升级,让“良田”回归“粮田”。针对耕地“非粮化”问题,以《永福县2025年退柑(园)还粮项目建设以奖代补实施方案》提出三大核心举措。一是连片整治。重点推进“三区三线”耕地保护目标区、黄龙病高发区及“两高三道”沿线退柑还粮,计划建成8000亩以上粮食产业带,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多元增收。对连片10亩以上的“水稻+N”复合种植主体,最高给予800元/亩补助,鼓励双季稻轮作,实现“一田多收”。三是主体带动。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技术帮扶,让农户共享种粮红利。
流转冬闲田发展种植小麦
水果产业“三化”转型,解锁产品附加值提升新路径。在水果产业布局方面,以《永福县2025年水果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引擎,瞄准“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目标。一是设施栽培奖补加码。新建防虫网棚、避雨大棚等设施每亩补助1500元。二是品种结构优化。淘汰低效果园,扶持晴姬、长叶香橙等新品种,打造“错季+优质”果业矩阵。三是品牌赋能。依托“桂林沙糖桔”地标品牌,培育5个以上企业自主品牌,提升溢价空间。
加快传统产业振兴,“老产业”焕发“新价值”。以《永福县2025年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恢复与发展扶持方案》聚焦桑蚕、马蹄、百合等传统产业,推出差异化扶持。一是桑蚕“共育+集群”。小蚕共育单批达50张以上,每张补助50元,推动三皇镇、永安乡形成集约化产业带。二是特色作物“设施+”。西红柿避雨栽培每亩补1000元,百合连片20亩以上每亩补1000元,推动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三是联农“双绑”机制。要求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协议,确保技术、销路“双兜底”。
罗汉果“全链扶持”,小果子串起“共富链”。在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探索上,以《永福县2025年罗汉果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扶持项目实施方案》突出“保底+服务”。一是风险兜底。每亩保底收购8000个,确保农户“旱涝保收”。二是全程服务。向脱贫户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建立“企业包销+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利益共同体。三是规模扩张。计划补助4000亩,单户最高可获28万元支持,推动罗汉果深加工产能提升30%。
永福县“四大方案”紧扣“稳粮、强特、富民”主线,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主体带动,推动永福农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升级”迈进。(蒋申红 向海林 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