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加快能源人才与技术交流合作-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4/11 12:20:26
来源:新华网

中国—东盟加快能源人才与技术交流合作

字体:

  新华社南宁4月11日电(记者陈一帆)中国—东盟能源学院近日在广西南宁揭牌成立。该学院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和广西大学联合筹建,标志着面向东盟的国际能源合作取得新成果,为双方在能源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搭建起重要平台。

  中国—东盟能源学院整合多方优势资源,联合国内及东盟国家的能源企业、高校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等单位,开展留学生教育、科研攻关、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定制化国际项目人才培养等多元化合作项目。目前,该学院落户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同步在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等单位设立科研及实践基地。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胡帆说,公司与高校、能源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产教融合、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合作,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构建起中国与东盟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合作格局。

  中国—东盟能源学院的成立,让一些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充满期待。就读于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柬埔寨留学生洪克里说,这座新搭建的“跨国学习桥梁”,为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能接触到更多中国能源电力领域的前沿知识,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近日,来自越南电力企业的33名管理及技术人员到广西首个光储超充放综合能源站南宁五象综合能源站参观。(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供图)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持续推动双方能源企业人才与技术交流合作。自2009年起,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在柬埔寨、老挝、泰国等国参与能源建设项目17个。同时,公司依托丰富的电力课程、师资和教培资源,自2023年首次承办东盟五国电力人才职业培训交流工作以来,已成功举办3期东盟国家能源电力交流研讨示范班。

  日前,2025年电力行业教育培训国际合作交流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中国及东盟国家的130多家能源电力企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参会,共同探讨能源变革背景下国际电力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冮宇峰在会上表示,未来中国—东盟应持续深化标准互认工作,强化数字赋能作用,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应用,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搭建“政行企校”协同出海平台,实现行业专家资源、企业生产资源、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推进电力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完)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