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紧紧抓住粤桂协作机遇,在深圳市宝安区和中科院的帮扶下,推动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实现进一步发展,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教育提质,从“跟跑”到“领跑”
依托粤桂协作资源优势,环江县教育在宝安区的全方位帮扶下实现进一步跃升。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9亿元,新建改建14所学校,建成环江五幼、六小、四中等一批现代化校园。特别是2024年,投入1050万元粤桂协作资金建设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食堂和宿舍楼,极大改善了该校办学条件。
“现在我们的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还能同步使用深圳的优质教学资源。”环江二高教务处主任黄宇华介绍,通过60个宝安教育资源平台账号、100余个优质教案共享,学校师生实现了与东部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零距离”接触。
在宝安支教团队的帮助下,环江二高创新实施“青蓝工程”,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同比增长15.2%,其中一本上线人数达463人。
医疗升级,山区群众有了“健康守护人”
“以前要做脑血管造影得去市里,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真是太好了!”刚刚在环江中医院完成首例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一名患者家属说。
近年来,宝安医疗团队带来的20项新技术填补了环江医疗领域多项空白。环江中医院执行院长许平带领的支医团队帮助创建了环江县首个“名医馆”,带动相关医疗业务进一步完善,惠及群众12600余人次。
自2021年起,宝安区“银龄行动”医疗专家的到来更为环江医疗注入新活力。先后有30名深圳退休专家通过“帮传带教”,为环江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产业振兴,科技赋能特色农业
在环江县人才乡新坡村“蚕桑文化”青少年科普基地里,孩子们正在体验现代化养蚕技术,对新技术充满好奇。这个入围全国数字乡村治理案例的项目,带动全县2024年鲜茧产值突破24亿元。
2018年以来,中科院带来的“草畜循环”模式更让石漠化山区变身“聚宝盆”。目前,环江县菜牛养殖规模达5.3万余头。各级科技特派员已开展培训53场,解决技术难题52个,实现科技服务乡镇全覆盖。
环江县委常委、副县长赫永生说,随着教育质量提升、医疗条件改善、产业蓬勃发展,环江县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未来,宝安区和环江县将持续深化“鱼渔兼授”帮扶协作模式,助力环江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罗惜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