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留学生跟刘三姐学唱的山歌太好听了”“东漓古村的活动看起来很好玩,想去桂林体验当地丰富的文化”……近日,随着桂林庆祝三月三等系列内容在全球传播,桂林在Facebook(脸书)、X、YouTube(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账号掀起互动热潮。截至目前,账号粉丝总量突破60万,总发帖量3200多条,帖文总曝光量达1.3亿人次,总互动量超1000万人次,桂林的文化魅力与城市国际形象正被更多全球受众看见与关注。
Facebook粉丝量截图
Instagram粉丝量截图
X粉丝量截图
YouTube观看量截图
2022年4月,新华网与桂林市委宣传部合作,率先成立国际融媒体中心,将“编辑部端口”前移海外,并在Facebook(脸书)、X、Instagram(照片墙)YouTube(优兔)四大平台开设账号,实现国际传播运营机构和运营模式提档升级。2024年以来,桂林海媒账号以“讲好桂林故事,传播桂林声音”为核心,围绕桂林的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生态保护、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融合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多种形式,成功加深海外受众对桂林、对广西、对中国的友好认知。
坚持“内容为王” 创新推出系列化内容
2024年以来,桂林国际融媒体中心结合桂林特色和海外受众喜好,创新推出“AI桂林”“桂林非遗”“桂林特调”“桂林洞穴”“桂林韵味”等系列内容,融入年轻受众喜爱的时尚元素,以个性化、共情化、体验化的柔性叙事方式,展现桂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在“AI桂林”系列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地将桂林的山水和美食等转变为艺术化的呈现方式,富有趣味性的同时,也将桂林的文化和美景以全新的视觉效果呈现给观众,极大地激发了海外受众的兴趣。“桂林非遗”系列则通过精美海报和互动图文的方式,生动讲述了桂林团扇、漆器、面塑等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桂林特调”系列将桂林当地的特色物产与鸡尾酒创新结合,带领观众探索独特的桂林味道。系列内容总浏览量超500万,成功“圈粉”大量海外年轻群体。
部分系列内容截图
聚焦重大文旅活动 打造城市文化IP
在2024年桂林艺术节期间,桂林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全方位展示了艺术节的亮点内容,向全球观众生动展现了桂林艺术节“自然与艺术共生”的独特魅力。《在桂林的山洞中看一场戏剧表演是什么样的体验?》和《在甲天下的山水间听一场疗愈音乐会》等高质量视频内容,成功吸引了海外观众的关注,不少网友留言:“很遗憾错过了桂林艺术节!看起来很有趣”,并表示明年一定亲自参与。
此外,桂林国际融媒体中心还邀请了国际网红博主Mike、Luke&Alex等参与艺术节活动,通过他们的国际视角将桂林艺术节的精彩内容传播给全球粉丝,相关内容总观看量超过160万,极大提升了艺术节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了桂林城市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
外国博主打卡桂林艺术节视频贴文
持续加强“借嘴说话”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秀美的山水风光与宜居的生活环境,长期吸引着众多外国人来到桂林学习、旅游和定居,展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国际魅力。2024年以来,桂林国际融媒体中心依托桂林市“洋网红”驿站,用好国外政要、外国博主、留学生等各类人脉资源,充分发挥外籍友人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持续策划推出“歪果仁带你游桂林”“感知桂林”“文化桂林”等系列栏目。同时,围绕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采用“外国体验官”的形式,制作感知中国节日的系列短视频,有效扩大了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
《泰籍教师点赞漓江乡村生态游》《法国小伙漫步桂林:这里让我深深着迷》《俄罗斯小伙探访桂林“书画小镇”,大开眼界!》《西班牙老太太的中国老年大学初体验》《爱沙尼亚姑娘带你品味千年历史油茶香》等十几个原创作品同步在新华社、新华网英文平台和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播发,浏览量超千万。其中部分作品受到中央网信办关注,被上百家海内外媒体转发,传播效果显著。
法国小伙漫步桂林:这里让我深深着迷
俄罗斯小伙探访桂林“书画小镇”,大开眼界!
西班牙老太太在桂林体验中国老年大学
美国网红博主探秘“中国咖啡”
墨西哥小伙学桂剧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官方脸书账号转载桂林国际融媒体中心制作发布的越南留学生在桂林学习面塑的视频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X账号上推介桂林阳朔遇龙河金龙巡游
近年来,桂林国际融媒体中心持续扩大国际传播声量,来自外交部、中国驻外大使馆、国外机构团体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知名人士通过桂林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了解桂林、爱上桂林并推荐桂林。下一步,桂林国际融媒体中心将持续加强内容建设,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创新传播形式,拓展国际传播渠道,通过不断推动更多精品力作“破圈”“出海”,向全球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